
尽早识别,即刻就医
——2025年世界卒中日,一起保护我们的大脑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全球核心口号为“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T.”(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
中国居民一生中罹患脑卒中的风险高达40%,在全世界排在首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卒中学会确定了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旨在强调快速识别卒中症状并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的紧迫性。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堵塞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占卒中的85%,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占卒中的15%。大脑控制着整个身体,所以卒中的症状遍布全身。具体出现什么症状,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
●哪些时刻容易发生脑卒中●
1.情绪过度兴奋时;
2.从暖和房间突然到寒冷空间时;
3.上厕所用力时;
4.职场压力过大或过劳时;
5.冬天洗澡时;
6.夏天运动大量出汗时。
●发生脑卒中怎么办●
急性脑梗后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很关键!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静脉溶栓要求在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将药物经静脉泵入溶解血栓。血管内治疗即介入手术治疗,采用支架直接取出脑内血栓或将狭窄血管撑开,适合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对于脑卒中的救治需要我们医患共同携手,做到“四个早”,即“早识别、早送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卒中虽然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
●“中风120”口诀●
1 看1张脸:脸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2 查2只胳膊:双臂平行举起,单侧无力下垂
0 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无法理解
发现任何一个突发症状马上拨打120/999等急救电话。
●脑卒中预防胜于治疗●
控制这些因素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首要任务。
目标值: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130/80 mmHg
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
2.糖尿病
提倡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目标值:
糖尿病患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HbA1c<7%
空腹血糖 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3.血脂异常
倡导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首要控制指标。
LDL-C目标值:
极高危<1.8mmol/L(70mg/dl)
高危<2.6mmol/L(100mg/dl)
低/中危<3.4mmol/L(130mg/dl)
4.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可增加卒中风险。心房颤动患者经专业卒中风险及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后,进行抗凝等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1.体重管理
防止超重和肥胖发生,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 kg/m2。
2.戒烟限酒
吸烟者尽早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不酗酒。
3.合理膳食
膳食种类多样化,能量和营养摄入应合理,增加全谷、杂豆、薯类、水果、新鲜蔬菜和奶制品等的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减少糖的摄入量,不喝、少喝含糖饮料。控制能量摄入,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
4.适量运动
保持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辅以呼吸训练与柔韧性训练。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开始体育锻炼或增加运动强度前,应进行运动风险评估,由专业人员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
5.心理平衡
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兴化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