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5年09月16日

沛桥战斗:十岁烽火 一生报国

阅读量:42

在东坝街道沛桥村,沛溪河静静地从村旁流过,河上有座三孔石拱桥——沛桥。该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于1917年重建。桥南立有青石门楼,门楣上刻“北关”二字,起着关卡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曾在这座古桥上打了一场精彩的伏击战。

周婧是土生土长的沛桥村人。她的外公汪家仁曾亲眼目睹了当年的战斗场景。那年,汪家仁刚满十岁。“当时他正和小伙伴们在桥边玩耍,突然几声枪响传来,大家吓得赶紧往家里跑。”周婧说,尽管外公那时年纪尚小,但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后来多次向她讲述这些所见所闻。后来才知道,那是溧高战役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沛桥战斗。

1943年秋,敌伪军一个连队携带6车行李和大量伪币,由东坝前往漆桥,行至叔村时,即改向经高家取大小游山之间的小路,并边走边火力搜索。直到接近16旅特务营前沿阵地,遭到新四军的突然袭击,慌忙掉头逃窜。埋伏在小茅山的2连迅速穿过小山冈,先敌占领叔村,切断敌军退路,敌军发现退东坝之路已断,旋转向沛桥溃逃,企图由此去高淳县城。此间,1连快速沿陈村插向沛桥,抢先阻击了敌军退路;2连亦穿过下旺村,夹击敌人。敌人被阻于沛溪河北岸,陷入腹背受阻的困境,双方激战不到半小时,伪军副师长陈炎生及其所率领的一个连全部被生俘或击毙。

沛桥战斗的胜利,成功切断了漆桥据点伪军的退路和增援,为漆桥据点的攻克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加速了溧高战役的胜利进程。

村中老人至今对这场战斗记忆犹新。今年91岁的陈沅春老人当年只有9岁,他回忆道:“战斗前,新四军小股部队已悄悄埋伏在百姓家中。两挺机枪封住了桥面,敌军无处可逃。饮马井和脚山上的新四军同时进攻,前后夹击,最终打得敌伪军死的死、伤的伤。”

这场战斗也在当时年幼的汪家仁心中埋下了报国的种子。1953年,汪家仁毅然参军,追随心中的英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报效国家’这四个字,是刻进他骨子里的信念。”周婧说,“外公常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工作,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一座古桥,一场战斗,一段家族记忆,汇聚成跨越世代的家国情怀。如今,周婧也常带着儿子高旭尧走过沛桥,给他讲述太外公的故事,教导他:“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不论身处什么年代,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

(孔阳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