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宵“顶流”小龙虾上市 这样食用更健康
又到一年“吃虾季”,小龙虾已上市,如何食用更健康?这份小龙虾健康食用指南请查收!
如何挑选小龙虾?
要挑选活的小龙虾,仔细观察它的背部是否红亮干净,腹部和爪的绒毛是否白净整齐,最重要的是看虾腮是否白而干净。外表如果是暗红色的,肚下发黑,有可能是阴沟或者浑水中长大的,千万不能选。
捏一下虾身,要挑虾身硬挺、触须齐全的,如果虾肉比较有弹性,说明肉质很不错,烹饪好后味道会非常鲜美。
闻一下小龙虾有没有异味,如果有异味,就不能挑选了。
拿着比一比,同样的季节,人工养殖的小龙虾要大一些,个头均匀,肉质也比较饱满。
如何处理小龙虾?
在清洗时,可以先用流动水冲洗,然后在水中加入食盐或白醋,浸泡1—2个小时。
用刷子或钢丝球刷洗小龙虾腹部,根据需要剪去小脚和大钳子,清洗干净后除去虾腮、肠道。
为避免处理小龙虾时手部感染,可以这样做:
戴手套处理小龙虾
在处理小龙虾时,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手套可以起到隔离作用,减少手部与小龙虾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手套并非万无一失,如果小龙虾的壳或钳子过于尖锐,也可能扎破手套。
选择专业的处理工具
处理小龙虾时,最好使用专业的处理工具,如剪刀、钳子等。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更方便地处理小龙虾,还能降低手部受伤的风险。
注意手部卫生
处理小龙虾前后,都要注意手部卫生。处理前,最好洗手并消毒;处理后,也要及时洗手并擦干。如果手部被扎伤或出现伤口,要及时清洗并消毒,避免感染。
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戴多层手套
虽然戴多层手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防护效果,但也要注意手套的透气性和舒适度。如果手套过厚或过紧,不仅会影响手部的灵活性,还可能因为手部出汗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如何安全吃小龙虾?
不要过季
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如果错过小龙虾的上市季节,但餐馆还在供应小龙虾,这时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或者是不新鲜的,小龙虾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要尽量少吃过季的小龙虾。
不要过量
小龙虾虽然美味,但属于高蛋白食物,不宜大量食用。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不吃死虾
小龙虾体内含大量组胺酸,一旦死亡,组胺酸会转化为有毒物质,日积月累毒素会引发疾病。因此,切勿食用死龙虾。
煮熟煮透
小龙虾的烹制时间如果过短,细菌未被完全杀灭,极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此外,小龙虾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若未煮熟煮透,或采用烤、炒、腌等形式烹饪,人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食品肺吸虫病。因此,制作和烹饪小龙虾时,一定要刷洗干净,高温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小龙虾的这些部位
最好不要吃
有研究人员对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小龙虾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腹部肌肉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虾头。
这是因为小龙虾的肝、肾、胰等解毒和排泄器官都在头部,这些器官可以产生大量的金属硫蛋白来束缚重金属元素,因此,重金属元素更容易集中在小龙虾头部。此外,外壳也是小龙虾处理重金属的重要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小龙虾的重金属含量和生活环境关系密切,如果规范化养殖,保持水源质量,就能确保小龙虾肉的安全性。市面上正规小龙虾可食部(腹部肌肉)的重金属含量都在安全限制内,可以放心食用。
提醒:
小龙虾的内脏位于虾头,吃起来很香的虾黄是它的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高且重金属含量超过虾肉。吃小龙虾最好只吃虾肉,不要吃虾黄和虾头。
此外,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属于中嘌呤食物,过敏体质人群、痛风患者等要谨慎食用。
哪些人不宜吃小龙虾?
小龙虾肉质“弹牙”,配合酱料,吃起来十分爽口。虾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 E、尼克酸、虾青素等成分,营养物质丰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小龙虾。
过敏体质人群,饮食宜清淡,对于辛辣食物、海鲜食品、酒类最好不吃或者限量食用。
呼吸道疾病者,对于支气管炎、哮喘患者也是不易吃龙虾的,人体受到过敏饮食刺激时,便会引起支气管痉挛,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管腔狭窄,气道不畅,呼吸困难,从而诱发支气管炎和哮喘。
痛风患者如果正处于发病期,一定不要食用小龙虾,因其属于高嘌呤食物,食用只会加重病痛。如果没有发病,可以少量食用,单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