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闲置资产”到“亿元项目” 阳江镇“腾笼换鸟”助推乡村振兴
一边是闲置已久的土地利用不起来,一边是有项目的企业找不到地方“上马”,如何在两者之间搭建起有效对接的桥梁,达到“资产存量”变“发展增量”的效果呢?
近日,位于阳江镇丹湖村的江苏飞尔环保管道管材项目完成主体封顶,一栋崭新的厂房建筑主体逐渐显现,这块“沉睡”了多年的地块,即将重新迎来生产热潮。
飞尔环保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约10亩,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环保处理设备以及配套不锈钢管道、风量调节阀、消音箱等。
飞尔环保项目落地阳江镇蕴含着浓浓的家乡情。投资方江苏飞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秋连,是阳江镇潦田村人,在外经过一番拼搏,在无锡开办了一家研发、生产金属通风管道的企业。随着企业发展日益壮大,为扩大生产规模,也为回馈家乡,陈秋连打算回高淳新建生产线。
在了解这一需求后,阳江镇主动前往对接。很快,飞尔环保项目便有了实质性进展,并于2024年4月正式立项。自项目落地以来,阳江镇综合多方资源为企业配置了区重点产业项目专班服务,了解项目建设需求,破解土地难题,及时跟进项目手续帮代办等各项工作。
“2024年10月土地流转、规划设计全部落地,当月我们就动工了。目前主体已封顶,预计4月底竣工验收,5月设备进场,6月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年产值3000—5000万元。”陈秋连说。
而该地块的盘活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这片占地近10亩的土地,原是老服装厂,曾因企业破产长期闲置,既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耗费人力物力维护,成了一块“烫手山芋”。2017年,高淳法院通过公开拍卖处置该厂区,为了解决历史遗留矛盾,阳江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竞得这处闲置用地。当时,该用地还涉及部分建筑被鉴定为危房、土地权属问题等隐忧。面对这一境况,阳江镇先试先行打出“政策+实践”组合拳,在“拆危焕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协同联动,有效解决了项目地块内国有、集体建设用地混杂布局及供应给不同主体难以建设的问题。
飞尔环保项目的落成,让该地块实现从“闲置资产”到“亿元项目”的成功蜕变,项目建成后还将提供近60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自2019年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我区不断优化土地要素供给、积极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唤醒“沉睡资本”。目前,全区已入市16宗地块,面积163.25亩,出让金5807.5万元,让闲置土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推动土地存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孔阳婷 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