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深处有“亲眷”
开栏的话: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已并肩走过近三十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赶考路上,始终心手相牵、情谊深厚。
时隔四年,高淳区融媒体中心组织报道组再访秦岭腹地柞水县。即日起,《今日高淳》开设“千里遥 一家亲”栏目,聚焦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的新作为、新成果,全景式展现两地协作新征程上的鲜活实践与温暖瞬间,续写新时代山海情深的共富篇章。
秦岭逶迤,千峰耸立。一场大雨过后,云蒙山顶云雾缭绕。
“这雨下得及时,正好给咱们的茶树解渴了!”6月25日一早,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组员们踏着雨后湿润的山路,登上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的云蒙山顶,仔细查看茶树生长情况。
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意,正是苏陕协作在秦岭南麓结出的硕果,无声诉说着中台村近年来的华丽“蝶变”。
图/方圆 徐娜
史月龙
山茶娃 拔节生长
云蒙山顶,数千亩茶树层叠铺展,绿浪翻涌。
山,还是那座山,但这座海拔800多米处的茶园,较四年前已大不一样了——“山茶娃”长高了、也更壮了。
茶园负责人范培勇见证了这片土地与茶叶的曲折缘分。“以前不是没试过种茶,但我们这里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茶苗过不了冬。”范培勇回忆道。种茶,曾是中台村一个难以企及的致富梦。
转机始于苏陕协作的深入:2019年以来,在省市相关部门、支农专家和当地政府合力下,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迎难而上,通电、修路、建水池,着力破解立地条件不足的发展瓶颈,让来自高淳的优质茶苗在云蒙山扎下了根。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呵护,2021年3月,这片承载着浓浓苏陕情的茶园迎来首次试采炒制。然而,喜悦中夹杂着忐忑——第二批高淳联络组任期将满。
“新来的高淳班子,还会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茶园吗?”范培勇的担忧尚未说出口,新一批高淳联络组在到达柞水的第二天,便直奔中台村,听情况、看长势、问短板、找对策……那份熟悉的认真劲儿让范培勇的心落了地。
这份“接力”的承诺迅速转化为实效:2022年中台村新茶上市,销售额一举突破50万元。此后,蓄水池增容、深水井开凿、上山路硬化、电力保障全面到位……通过苏陕协作平台“牵线搭桥”,江苏省茶叶学会、南京市茶叶行业协会、南京农业大学,以及高淳的淳青茶业有限公司等多方单位,从茶苗种植、科学管护、茶叶加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等环节,提供了全链条支持。与此同时,中台村也在高淳的帮扶下积极“走出去”,选派村民到高淳学习制茶工艺,掌握核心技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认为,高淳与柞水携手探索“南茶北移”,不仅实现了柞水茶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还把中国茶叶种植的地理带向北推进了近100公里。
如今,中台村还辐射周边、带动种植,茶园规模从1000亩扩展到3500亩,配套建成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和茶文化体验馆。产品线日益丰富,柞水白茶、柞水红茶、云蒙山茶三款系列产品声名渐起,可年产干茶2000余斤,带动当地100多户群众增收,户均年增收8000多元。“没想到我们中台村成了明星村,村民们还吃上了‘旅游饭’。”望着茶园深处的几幢民宿楼,范培勇的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致富树 硕果累累
云蒙山上茶树葱郁,山脚下,另一种“致富树”也在蓬勃生长。
在占地110亩的宁商共建农业产业园里,车厘子苗木郁郁葱葱,西红柿、辣椒等果蔬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中台村村民黄登成正跟着来自高淳的乡土专家史月龙学习苗木管理技术。
史月龙是南京仙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这家南京市重点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他长期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发。谈及为何跨越千里来柞水种车厘子,史月龙说,这和高淳地方政府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看到不少高淳‘三农’工作者在柞水倾心付出,很受鼓舞,我自己也有农业技术,就想带来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高淳联络组的“穿针引线”下,2021年开始,仙草堂公司携手南京农业大学、山东果树研究所,在中台村共建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以车厘子为龙头的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由此,史月龙又多了一重新身份——商洛芳草园生物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
在核心技术和科研实力的支撑下,仅一年多时间,产业园就在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出集脱毒克隆快繁、设施高效栽培、新品种选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开创了商洛市的先河。目前,园内已成功栽植布鲁克斯等十余个优质车厘子品种,还拓展了有机蔬菜、道地药材种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苗木茁壮成长、销路看好,史月龙信心满满,中台村的村民们更是喜上眉梢。“以前守着2亩玉米地,收入少,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产业园打工有薪金,一年能多挣不少哩!”年过六旬的黄登成欣喜不已。这得益于中台村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之后,再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产业园项目分红,不仅能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5万元,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既然选择在柞水干了,就得拿出我们高淳人的干劲拼劲闯劲,在山沟沟里也要种出‘致富树’。”简单交流后,史月龙又急忙赶往在柞水的其他几处种植基地。
结对亲 山海情深
“现在我们村有茶叶、车厘子,还有鲈鱼、彩色玉米,还建了豆干加工厂,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杏坪镇中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久明感慨道,村庄的巨变,离不开两个“亲家”的鼎力支持。
2022年5月启动的苏陕协作“四方双结对 共建示范村”工作,为高淳区漆桥街道和平村与杏坪镇中台村“结亲”,同时高淳联络组组长和刘久明也结成帮扶对子。这种“双结对”模式,从乡村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就业、园区建设等多维度发力,全面激发了中台村乡村振兴新活力。
“和平村同样靠茶产业富民,我们有基础、也有责任做好帮扶。”漆桥街道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毛毛介绍,在村委的牵线下,驻村企业南京雅润茶业有限公司不仅向中台村捐赠了数批茶苗,更派出专家团队手把手帮中台村建起了茶叶育种基地。
过去,中台村是经济薄弱村,近年来依托茶产业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去年已成功跻身全县“十强村”。“和平村给了我们中台村全方位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杏坪镇党委书记阮鹏表示,将加速发展以中台村为核心的杏坪镇市级农业园区,把中台村打造成全镇的特色亮点,辐射带动周边共同振兴。
近30年来,高淳与柞水共有4个产业园区、16个镇街、52个村(社区)结对共建,支持结对资金2780万元,园区、镇村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两地情谊也在交流中越加深厚。
编后语:今年7月,第三、四批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挂职干部将完成使命,新一批接力者即将启程。云蒙山的茶树一年接着一年长;高淳的帮扶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苏陕协作的深情厚谊,滋养着中台村的振兴之路,也必将续写出更多“小山村大蝶变”的崭新篇章。
(孔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