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7月04日

“医”路创新 “器”聚高淳

阅读量:114

刘列/摄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区将新医药与生命健康列为全区“4+2”产业链条之首,聚力打造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以创新突围、品质出海、园区蓄势,展现厚积薄发的产业发展冲劲。

 

创新突围

技术深潜锻造核心“盾构”

 

在位于经开区的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创新”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企业基因的有力行动。

南京友德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仔细测试着最新获批上市的“带止血阀可撕导管鞘组”。这看似不起眼的医用鞘管,却能辅助医生更安全地将导管送入血管并留置,还自带冲洗和止血功能。“这款产品的上市,直接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南京友德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副经理孔洋洋言语中透出自豪。

扎根于高淳的友德邦,锚定“血管介入”高端技术赛道深钻十余年,满墙专利见证着研发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如今已拥有50余项授权专利,在售产品涵盖二类、三类医疗器械达20余款。去年,其新建的10万平方米研发生产基地已正式投用,创新引擎轰鸣更劲。

不远处,另一家医疗器械行业明星——南京德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沉浸于攻坚。

“我们聚焦智慧精准消融,专注攻克‘针尖上’的‘卡脖子’难题。”南京德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晓峰介绍。正是这份对创新的执着,德文医学用五年时间就跻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项技术达世界顶尖水平。公司自研的一次性微波消融导管,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打破了国外射频消融导管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在国内的垄断地位。

 

扬帆出海

高淳“智”造名片闪耀国际

 

当技术创新积累的能量释放,我区医疗器械企业的目光,已从固城湖畔投向了更广阔的蔚蓝深海。

刚结束孟加拉国之行的南京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楠,风尘仆仆但眼神明亮。“过去国产口腔设备更多是追赶,现在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李楠坦言,核心技术是闯荡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此行深化了与当地医疗机构的伙伴关系,为瑞德产品服务孟加拉国乃至南亚患者打开了更宽的通道。

在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仓储中心,一箱箱标注着国际标识的高端运动防护与康复护理产品整装待发,即将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我们志在从高淳出发,成为全球领军者,为世界提供高品质服务。”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喜庆表示,公司接下来将聚焦转型升级与科研创新,持续深耕核心技术,全力推进市场开拓,加速品牌“出海”战略布局。

我区医疗器械的“出海”航线,正一步步展得更远、铺得更密、行得更稳。

 

固巢育凤

园区沃土滋养产业“新苗”

 

创新的种子破土而出,出海的航船乘风破浪,离不开一方精心耕耘的沃土。我区正持续优化载体、升级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强后盾。

连日来,作为市重大项目的医疗器械创新载体三期工程正加紧建设,这座总投资6.6亿元、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将于今年年内分批交付。“单层高超5米,空间布局灵活,特别适合精密医疗器械洁净车间和自动化产线需求,企业可实现‘拎包入驻’、快速投产。”医疗器械创新载体三期项目现场负责人丁文昌介绍,产业载体有助于形成“楼上研发、楼下生产、就近检测”的协同创新生态圈,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大关。

硬载体提速之外,“软服务”的精度更考验园区温度。

“从产品研发到注册上市,只要是我们企业有需求,高淳能给予专业支持!”让南京佑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雳赞不绝口的,是高淳“服务天团”——“一站一室八中心”。在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的关心支持和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帮助下,“一站一室八中心”构筑起全方位服务体系,精准化解企业“瓶颈”,耦合产业“齿轮”。

目前,我区已形成以高值耗材、康复医疗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区集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700余家,约占南京市总量的29%,共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备案证超600件。

医疗器械产业的强劲发展态势,正是我区聚力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我区精准锚定“4+2”主导产业体系,以“强链补链固链”为核心,依托医疗器械、通航、食品等产业园区载体,联动基金平台和专业机构,在“走出去”和“引进来”过程中,持续拓展“朋友圈”。今年以来,成功举办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招商推介会、国际慢城春季产品发布会、智慧渔业科技招商推荐会等多场招商活动,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睿华光电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

项目不仅要“引得来”,更要“落得下”“建得快”。

今年4月,江苏银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的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获得“五证+两书”,真正“拿地即开工”,成为南京乡镇地区首个享受此项高效服务的企业。这得益于“一企一策”服务机制,通过专班对接、容缺预审、信息共享和数据跑路,精准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吃下安心发展的“定心丸”。

在“招大引强”与“培优育强”双向发力下,今年上半年全区预计招引项目80个,开工运营38个,实际到资46亿元;全区省市重大项目27个,其中实施类项目25个,截至目前已开工22个,开工率88%,区重点产业项目130个,其中实施类项目129个,已开工119个,开工率达92.2%,项目建设跑出“高淳速度”。

“十五五”新篇待启,我区以“4+2”产业链为关键支点,加速推动产业能级跃升与集群集聚,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高淳力量。

 

(综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